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财经学院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专业建设 | 教学科研 | 实验实训 | 团学活动 | 招生就业 | 社会服务 | 党建工会 | 校友会 
-更多-
 
当前位置: 财经学院>>团学活动>>正文
 
铭记来时路·百年人物志 | 蔡和森:书生意气斥方遒
2021-04-10 17:19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起这首《沁园春·长沙》,想必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作为毛主席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沁园春》自从问世以后,就备受世人的推崇。词中的雄浑气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伟人那种包罗天地的胸怀和气势。特别是其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句,似乎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先辈创业之艰辛,实在不是我们今人可以体会的。而提起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少年同学,有一个人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忽视的,这个人就是蔡和森。

提起蔡和森这个名字,现在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这个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20年1月17日,49岁的教育家杨昌济在北京病逝。在杨昌济病危之际,曾给自己的好朋友、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的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中杨昌济写道:“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这里面的毛、蔡二子,毛就是指的毛泽东,而蔡,则就是蔡和森。这两个人,是杨昌济最为重视的弟子,在他看来,中国未来的命运,要寄托在这两个年轻人身上,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杨老先生的识人之准,无愧于当世伯乐。

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诞生在上海的一个小官员家里。1899年的春天,蔡和森跟随母亲葛健豪回到了家乡双峰县永丰镇,不久父亲蔡蓉峰也从上海回到故乡,并买下位于双峰县井字镇杨球的光甲堂定居下来。1908年,蔡和森全家又迁回了永丰镇。为了谋生,年仅13岁的蔡和森到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一干就是3年。正是这三年的时间,让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点燃了他内心的革命火种,立志走读书救国之路。随后,他进入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仅用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一年之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没有哪段历史可以事先设定,没有哪段相遇可以提前排练,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进入省立第一师范后的,蔡和森和韶山冲走出的毛泽东相遇了。他俩虽然不在同一班级,却是同一年级,而且“为救国救民而读书”是二人共同的求学目的,也是共同的志向与所追求的道路。所以,他们很快相识,并结为挚友,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在那茫茫黑夜与荆棘丛生的时代,有蔡和森和毛泽东这样的民族精华聚集到一起,而且又如此意气相投、志同道合,实属难得。同学们评价他俩“蔡和森是理论家,润之是实践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工人运动领袖。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蔡和森同志的不朽业绩、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像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上,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坎里。在中共党史上,一个人能占一个第一就实属不易,蔡和森却至少创造了七个第一。这七个第一,实际上是他从事革命事业的不同时期的标志性贡献。

一: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和“组织共产党”的主张的第一人

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立下远大志向。他动身去北京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提出,三年内使学会成为“中国之重心点”。到法国勤工俭学后,蔡和森“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研究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成为我国旅法勤工俭学生中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在法期间,蔡和森总结德国社会党和各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研究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尤其是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在此基础上,1920年7月他在蒙达尼会议上首次提出“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向毛泽东提出“现在就要准备”建立政党,“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个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他在给毛泽东信中提出,计划在1920年冬联络在法国的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世界社等进步社团成员,共同讨论,如果能在注重“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主义两点上达成共识,拟“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蔡和森所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在时间上也明显早于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所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二:提出比较系统、全面的建党思想第一人

众所周知,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但他们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建党思想。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猛看猛译”马列文献,较早接触到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并在其影响和启发下最早系统地提出了建党思想。这一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他1920年8月和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长信以及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长信中。首先,蔡和森旗帜鲜明地提出:若要改造中国,必先“明目张胆地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利器”,“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其次,蔡和森主张党的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再次,蔡和森强调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纲领、策略和组织原则。他指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并进一步指出:“不专政则不能改造社会、保护革命。”蔡和森的上述建党思想和主张深深地帮助和影响了党的创建工作,保证了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是一个真正以马列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三:主编党中央机关报《向导》第一人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他经陈独秀等人介绍在上海入党。1922年6月,他出席了党的二大,参与起草了二大宣言,并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为中央委员。为了宣传二大的政治纲领及一系列决议,党中央在1922年8月召开的“西湖会议”上,接受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 以办一种短小精悍的周报为宜”的意见,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停刊,创办公开发行的《向导》为党的机关报,由蔡和森任主编。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22年9月13 日《向导》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蔡和森主编《向导》以贯彻反帝反封建纲领为宗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及时介绍党的方针政策,客观报道国内发生的政治事件。他既是《向导》主编也是主要撰稿人,发表文章166篇是仅次于陈独秀的高产作者。他的文章不仅文笔酣畅,通俗易懂,体裁多样,而且观点鲜明,思想深刻。他提出的诸如“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用民众武装解除军阀武装”等一系列观点,对于促进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蔡和森任职两年零八个月之后离开《向导》。但他的名字始终与《向导》系在一起。正如李立三所说:“《向导》的功绩正是和森同志在中国革命中表现的极大的功绩。

四:撰写中共党史专著第一人

1925年10月, 蔡和森离开《向导》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其间应邀至东方大学中共旅俄支部,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报告。这个报告长达五万余言,后油印成册,广为流传,被公认为国内第一部中共党史专著。蔡和森在其中阐述了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使命,以及党的“二大”“三大”“四大”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观点。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一致的指导思想,但应当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观点,这无疑是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声。再比如,从“中国产业的发展”“自然的罢工运动”“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和“先进分子的形成”五个方面来说明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已成为撰写党史相关内容的一种基本思路。

蔡和森不仅对早期党史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而且对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作出有益探索。那么,怎样研究党史呢?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部分,开篇就说:“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绝对不会把一个政党的产生当作是脑筋中幻想出来的或者是几个学者创造出来的。一个政党的发生,必有其阶级的、政治的、经济的背景的。”并在“总结论”中进一步指出党史就是“说明党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说明党的政治状况,劳动运动的发展及党内部的政治生活状况”,“说明党如何由小团体而形成大的政党”。可见,蔡和森已经认识到,党史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党的发展过程为对象,以党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为基本内容。这就初步建立了党史研究的体系框架。另外,他在这部著作中运用的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也都为党史研究奠定了初步的方法论基础。

五:首先提出“纸老虎”概念

反动派是“纸老虎”,这一概念是蔡和森同志第一个提出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恐帝思想,对如火如荼的反帝爱国运动不敢出面领导;同时,在轰轰烈烈的工农群众运动中也有“退缩丧气思想”。蔡和森认为,这种恐帝心理是比军事失败要严重得多的损失,是“民族衰亡的预兆”,必须彻底揭露帝国主义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才能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他于1922年12月在《向导》第13期发表的《革命中的希腊》一文中指出:“戳穿了的纸老虎是吓不住民众势力之发展的。”1924年10月,在《向导》第88期上,蔡和森又发表《商团击败后广州政府的地位》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说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商团是“反革命的纸老虎,经十五日那一日的恶战便完全戳穿了”。在这里,蔡和森明确地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看成是经不起群众及其武装打击的“纸老虎”。

六:最早系统阐释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正确认识和重要成果,与不同时期党的优秀领导人的探索和思考密不可分。其中,在党的早期领导人中,蔡和森对党内政治生活作过详细分析,主要集中体现在1925年底至1926年初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旅俄支部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 (提纲)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这篇报告中。蔡和森的这篇报告不仅奠定了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学开拓者的历史地位,还奠定了他是党内最早系统阐释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人的历史地位。蔡和森在备受磨难的成长历程中较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穷其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他在上海大学任教时期所著的《社会进化史》一书,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人类社会发展及历史规律的著作之一,成为当时宣传唯物史观的畅销书,其影响如下:《社会进化史》一书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人类社会发展及历史规律的著作之一,成为当时宣传唯物史观的畅销书,推进了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反击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思潮激烈争锋,,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史研究,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基础,在中国第一个传播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唯物史观的观点,把中国现代哲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七:最早提出建立农民武装,发动工农暴动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蔡和森在留学法国期间,1920年同毛泽东等通信中讨论中国社会改造的道路问题时,对无产阶级军事斗争问题尚未予以关注。这时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有四种“武器”,一是党,二是工团,三是合作社,四是苏维埃。还没有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蔡和森参加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之后,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他结合当时的国内政治状况,对如何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全解除旧支配阶级的武装是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革命军队是广东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力量、中国军事势力可以影响政治的变迁, 党要注意军事运动”等重要思想。蔡和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方法,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军阀混战根源进行的分析是深刻的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这是蔡和森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体现。

1927年初,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国。在此期间,蔡和森经历了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等重大变化。在如此重大变化的形势下,蔡和森的军事思想也有了显著地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主张:第一,根本问题是武装农民。第二,以暴动对付暴动。第三,开展农村游击战争。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建立农民武装,发动工农暴动开展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他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大革命失败的紧要关头,对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开展农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产生了积极地推进作用,也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宝库。

1931年6月10日,蔡和森冒险准备去参加香港海员工会的一次紧急会议。蔡和森参会前已经接到组织消息,顾顺章已经秘密来香港,还带着很多特务要抓捕他。大家都劝说蔡和森不要去现场,但蔡和森认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自己作为党的负责人不能缺席。蔡和森说道:“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可见此时的蔡和森其实早已经抱有必死之决心。中午时分,蔡和森一进入会场,就被早已在会场埋伏的顾顺章认出,随即遭到特务的当场逮捕。蔡和森被捕后,我党立即组织人员营救,奈何他很快被引渡到广州秘密关押,营救行动失败。此后,蔡和森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残酷折磨,逼迫他说出组织秘密,蔡和森不为所动。虽然蔡和森只是一介书生,但是在敌人的残酷刑罚面前,蔡和森展现出了革命家应有的一切风采。而敌人在残酷折磨蔡和森后,也明白了无论如何是都无法让这个年轻人屈服的,所以只能毁灭他。在1931年8月4日,蔡和森被敌人将四肢钉在墙上,残忍地杀害了,年仅36岁。而他的英年早逝,也成了中国革命事业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损失。

蔡和森壮烈牺牲后,当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立三在莫斯科共产国际的一本刊物上,发表了名为《纪念蔡和森同志》的文章。李立三在文章中向世人透露了蔡和森遇难的很多细节,可以用惨绝人寰一词来形容。毛泽东曾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周恩来也说:“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蔡和森一生为党,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永远都无法磨灭的,时至今日,蔡和森已经离开这个世界90年的时间,虽然他的生命仅有短短的三十六载岁月,但却是满天繁星中,最璀璨的一颗。

逝者,虽然沉默,但是却永远不会被遗忘。作为我党早期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一生虽然没有提枪纵马,奋勇杀敌,但是他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思想甚至自己的生命。虽然他手中握的只是一支笔,但却比一支枪更有力量!恰同学少年,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之际,能有像蔡和森一样的一群热血青年,甘愿为了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我们所拥有的的一切。

上一条:团日活动|纪录片《建党伟业》
下一条:阳光体育,活力无限|我院广播体操比赛成功举办
关闭窗口
系部概况 | 联系我们 | To Top

版权所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地址:许昌市新兴路4336号

邮编:461000 E-mail:xccjx6688@163.com 电话:0374-2366288 传真:0374-2366288 豫ICP备06015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