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财经学院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专业建设 | 教学科研 | 实验实训 | 团学活动 | 招生就业 | 社会服务 | 党建工会 | 校友会 
-更多-
 
当前位置: 财经学院>>党建工会>>正文
 
铭记来时路•辅导员讲党史|赓续“两弹一星”精神,砥砺强国之志
2021-05-09 15:46  

历史的进步需要精神的滋养;民族的兴盛饱含精神的磨砺。大家好,我是财经学院辅导员靳文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弹元勋”郭永怀以身许国的一生,重温“两弹一星”精神。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位。

郭永怀,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发展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两弹元勋中,唯一一位在三个领域都有涉足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工作中以身殉职的科学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久久撞击着郭永怀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但是,美国深知,像郭永怀这样的科学家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因此,想方设法地阻挠他们回国。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美国最终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为了能冲破阻挠弄,顺利回到祖国,在一次聚会中,他当着大家的面,将十多年来的研究书稿,统统付之一炬。火焰,烧尽了这位科学家归国的障碍,也燃起了他科技报国的熊熊热情。

1956年,阔别故土16年的郭永怀回到北京。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1961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之中。19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原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了人造卫星的设计。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幸遇难。人们搜寻郭永怀遗体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牺牲的22天后,参照这份他用生命保护下来的重要文件,中国的热核导弹发射成功。

这一生,郭永怀用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兑现了让祖国强大的诺言。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在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感召下,以邓稼先、郭永怀等为代表一大批以身许国的科学技术人员团结一心,无私奉献,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两弹一星”及其象征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我们奋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今日之中国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开启历史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姿彩,铭记历史,薪火相传,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上一条:铭记来时路•辅导员讲党史|不忘改革开放初心 续写春天故事
下一条:铭记来时路•辅导员讲党史|抗美援朝战争
关闭窗口
系部概况 | 联系我们 | To Top

版权所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地址:许昌市新兴路4336号

邮编:461000 E-mail:xccjx6688@163.com 电话:0374-2366288 传真:0374-2366288 豫ICP备06015356号